从释永信来看,古代三武一宗灭佛是怎么一回事?
最近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查的新闻大家都看到了吧,其实他被爆出来的那些问题,在古代佛教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屡见不鲜。这才有了古代“三武一宗四次灭佛”的历史事件,今天淮下书生就来详细讲一讲这四次历史事件。
“三武”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的是后周世宗郭(柴)荣。他们在各自统治时期,公开毁掉寺院、佛像、经书,没收庙产,禁止信佛,勒令僧尼还俗,甚至直接诛杀增人等综合性历史事件。
这四次历史上的灭佛事件,究其根本,其实和封建王朝兴衰规律是一样的。
我们知道,封建王朝一般很难突破300年大关,也就宋朝以319年的国祚,勉强超过了300年。
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无法根除的土地兼并问题,最终破坏了一个王朝的经济命脉,使得国家收不上税,越是收不上税,越是增加重赋。再加上如官僚腐败、外敌入侵、灾害气候等因素,这个王朝便进入了“死亡漩涡”,而这个“死亡漩涡”的崩溃点,往往是300年左右。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如刘邦、张角、王仙芝、黄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人,他们的出现动摇了旧王朝,或者直接推翻了旧王朝,然后就是一个新兴的王朝诞生,再次开启循环魔咒!
而佛教的发展,更像是寄生于封建王朝内部的一种“土地兼并”,当然,这个“土地兼并”要加引号。
主要就是佛教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寺院经济疯狂扩张,占有大量田地庙产。僧尼个人财富也随之增长,且不用交税和服徭役。这种特权会吸引大量人口为了逃避税赋徭役而投身寺庙,使得国家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税收降低。
还有就是一些外部的土地,为了逃避赋税,挂靠到寺庙里,类似于一种土地的“投献”。
而寺院有钱有人之后,就会产生政治诉求,从而威胁封建王朝统治的稳定,最终造成国家政权、世俗地主与佛教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比如北魏太武帝时,除了上面说了那些问题,他曾将三万余户凉州居民迁于京师。因凉州居民世信佛教,致使京师沙门大增。又因沙门妖言惑众,甚至出现沙门僧侣暗通叛军的嫌疑,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北周武帝时,北方僧尼人数逾300万,寺院4万余所,由于僧尼享有免税的特权,减少了国家的税收。佞佛的开支已占财政开支三分之一。
唐武宗时,僧尼人数近30万,寺院近5万座。日渐壮大的僧侣队伍,逐渐形成一股政治势力。他们显官贵爵,参与国家军事机密。与权贵交往密切,气焰极嚣张,作奸犯科,所谓“殖货营生,仗亲树党,蓄妻养子”。出现了“十分天下财,而佛有其七八”的现象。
后周世宗时,佛教虽经过唐武宗灭佛运动的沉重打击,但在社会中仍有一定的势力。社会上大量有用之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剃度出家,造成国家人才的流失。佛教徒的奢侈生活,也造成了国家财富的大量浪费。
这个时候,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必然会使用权力去限制佛教的发展,而三武一宗灭佛,只是这种必然限制中的极端体现。以一种外科手术式的直接方式,去整个或者部分摘除这颗恶果,以此来回流劳动力、充盈国库、导顺经济,这是佛教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
当然了,除了经济这个主要问题,也有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问题。比如僧人饮酒作乐、包养情人、淫乐妇女等现象。
你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他在率军队镇压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的起义时,经过长安,在一所寺院中发现了兵器,太武帝怀疑僧侣与叛军通谋,于是下令诛杀寺中僧人。
随后,在查抄寺院财产时,又发现酿酒器具和大量财物及藏匿妇女的“淫室”。太武帝得知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诛杀僧人。
除此之外,儒家思想、华夷之辨、思想排斥,也是推动灭佛的因素。佛教毕竟是西来的,本土儒家知识阶层一直将其视作“西方之学”,今天网络上大家还会经常说要弘扬本土道教文化,抑制外来的佛教文化!
而在文化开放的唐朝,儒家知识阶层对佛教的排斥态度,同样存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韩愈坚决反对唐宪宗拜迎佛骨而上的言辞激烈的《论佛骨表》。最终,使得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而作为异族统治者,北魏太武帝激烈灭佛以及北周武帝“民主”灭佛,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统治汉人、向儒教示好。作为落后异族统治中原,必须要自我融入中原先进的文化之中,避免胡族信奉胡教之嫌,以巩固自我统治集团的话语权。
你像周武帝就认为,“六经儒教之弘政术,礼仪忠孝,于世有宜,故须存立”。他还说:“佛生西域,寄传东夏,厚其风教,殊乖中国……既非正教,所以废之。”
最后,就是思想排斥,佛教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空,与道家主张的“无”有相似之处,因而时常纠缠不清,造成了道教的不满。又因佛教中“不拜君亲”、轮回理论,与儒家思想相抵触。这些都是其他教派或者思想排斥佛教的原因。
你像北魏太武帝,本来是崇佛的,后来在道士寇谦之、信奉道教的重臣崔浩的影响下,转变了崇佛的态度,下令灭佛。这也是四次灭佛事件中最为血腥残酷的,不仅坑杀所有僧人,毁坏佛像,而且对信仰佛教,制造泥、铜等各种佛像的人,也要屠杀,致使“一境之内,无复沙门”。
北周武帝是在道士张宾的进言下,下令禁断佛教的。虽不像北魏太武帝那样杀人流血,但大量寺院及其财产被没收,经像被毁,大批僧侣被还俗,佛教失去了发展的经济因素。
唐武宗则是自身对道教痴迷,在道士赵归真、刘玄靖等人的进言及宰相李德裕的参与下,唐武宗下令灭佛。
这也是四次灭佛运动中,对佛教打击最沉重的一次。4个月内,共拆除大的寺院1600余所,小的寺院4万多所,还俗僧尼26万余人,没收良田数十万顷。另外,还把15万寺院奴婢释收为两税户。佛教经典大量被毁,极盛一时的中华佛家八宗,除禅宗外,也都日薄西山了。
后周世宗崇尚儒教而灭佛,在推动富国强兵政策实施的同时,也打击了佛教的发展。尽管采取了比较理性的灭佛手段,废寺汰僧的数量(据考证)也只有3000余所、7万余人,但早已元气大伤、经不起折腾的佛教,无可挽回地走上了衰败之路。
“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在加速了国家统一或振兴的同时,沉重打击了中国佛教。这种打击并不是彻底毁灭,而是打击西来佛教自带的桀骜不驯,从而加快了佛教本土化、中国化的进程。
从此佛教开始主动与儒、道融合,逐渐承认儒家的纲常伦理,开始向世俗王权低头,并接纳了道教中的相关思想。佛教从高端的学院派逐渐走向底层,也没有发展成密宗的那种神秘性,而是更加平和的宗教。
那么,结合最近的事件,你们怎么看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呢?
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实盘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