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主办的2025年贵州省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暨科企合作展示推介活动在贵阳启动。活动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旨在搭建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活动上,来自省内外的20多家科研院所和45家企业将进行为期3天的展示展销,涉及产品600余种,涵盖品种选育、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等多个领域。现场发布了丰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泰丰优79”、夏秋茶“增鲜降涩”生产加工技术、贵州特色发酵饮品系列等46项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成果发布现场。主办方供图
此外,贵州五福坊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花溪牛肉粉产业发展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作创新产品推介。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所、油菜研究所、园艺研究所、水稻研究所、油料研究所与7家企业现场签订系列成果转让、技术服务合作协议。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颖旭表示,此次活动是促进科企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近年来,贵州农业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省农科院每年派出400多名科技人员服务“三农”和企业发展,为粮食安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
未来,贵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优化服务,进一步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厅院合作,推动贵州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支持科企对接、协同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和为企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架桥铺路”,为科学家和企业家排忧解难。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十四五”以来,贵州省农科院在种业振兴、高效种养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洪亮介绍,该院已育成省级以上审定(认定、登记)新品种302个,获得知识产权697项,选育的品种和集成技术常年占全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50%以上。下一步,省农科院将优化专业学科布局,建好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完善科企合作机制,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长姜流表示,此次活动搭建了“科技”与“产业”的直接对话平台,通过科研单位与协会的协同发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实现“科研课题从生产中来、科技成果到产业中去”。他呼吁会员企业精准对接技术需求,加快成果转化,以科技赋能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共同擦亮贵州山地特色农业金字招牌。
活动现场。管云 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加工所副所长余元善表示,在粤黔协作背景下,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将围绕蓝莓、火龙果、畜禽等特色农产品开展深加工合作,助力“黔货出山”。
“我们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贵州省猪肉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系列成果解决了企业在产品创新、保鲜、质量提升等方面的难题,给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贵州五福坊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怀平说,此次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敞开科技创新合作大门开展科企成果对接,将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产品精深加工中面临的难题,对贵州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发展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为加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推介和转移转化,贵州省农科院已常态化设立成果交易中心和展示中心。该院科技成果处副处长潘科表示,这将搭建起科企供需对接平台和成果转化产品展示销售窗口,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动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产业发展,支撑产业提质增效、迭代升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编辑 陈露
二审 江婷婷
三审 岳振
实盘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